53
为聚焦师范素养提升,共育新时代卓越外语人才,2025年11月2日上午,外国语学院特邀上海市东方英才青年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潘鸣威教授,在立德报告厅作了题为《从“人—机”共创到“道—术”融合——AI时代外语科研项目选题、写作与发表的系统路径》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赵妤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及学生代表共同聆听了这场学术盛宴。
![]()
潘鸣威教授讲座现场
讲座中,潘鸣威教授以“道、术、器、能”四层框架为核心,为在场师生提供了一套系统且实用的科研行动指南。在 “道” 的层面,他聚焦于理念对齐,深入阐述了研究者必须坚守的“三道红线”,即以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为根基,不能替代人类的深度思辨;必须恪守伦理底线;必须尊重学科传统的历史积淀,确保AI始终作为辅助工具为人类的思辨服务。在“术”的层面,潘教授讲解了如何构建从选题到发表的科研全流程。他结合立项趋势指出,研究者可借助此流程关注如外国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融合、探讨文明互鉴与国家形象等前沿领域,从而精准定位理论缺口。在“器”的层面,他现场展示了如TopicGPT、VOSviewer等强大的AI工具箱,如何应用于文本处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将方法论转化为具体实践。最后,在“能”的层面,他通过引入“时间压缩比”、“认知增益比”等科学指标,验证了该框架在缩短研究周期、提升成果质量方面的显著效能,同时郑重强调了在此过程中进行“伦理自查”以防范学术诚信风险的极端重要性。
在互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多位教师踊跃提问。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华特别关心青年教师的发展,就如何培养科研“青椒”的系统性思维、实现其可持续成长路径,向潘教授请教。潘教授对此给予了积极回应。最后,赵院长对潘教授的精彩分享致以衷心感谢。她表示,本次讲座内容翔实,逻辑严密,不仅为外院师生带来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科研指引,更有力助推学院在跨学科研究、方法论创新与高水平成果产出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