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首页> 招生就业> 就业创业风采

吕静

发布人:zcyadmin
发布时间:2025-08-07
来源:外国语学院

37

外国语学院优秀学子

吕静,2021级英语(师范)专业,连续四年学业和综合成绩排名年级第一,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四年获得“三好学生 ”标兵称号。

个人荣誉

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连续四年获得“三好学生 ”标兵称号

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团员称号

荣获“优秀社长”荣誉称号

荣获“模范学生干部” 荣誉称号

荣获“优秀学长助理”荣誉称号

荣获招生办公室“优秀助理”荣誉称号

2023年英语教育实践“优秀实习生”称号

2025年中原科技学院优秀毕业生

 

学业成就

连续四年学业和综合成绩排名年级第一

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证书

高中英语教师资格证

国际英语人才考试中级证书

2021年获“我的家乡”外语演讲大赛一等奖

2022年获“梦想杯”外语演讲大赛一等奖

2022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省优秀奖

2022年“外研社 •国才杯”写作比赛一等奖

2022年“外研社• 国才杯”阅读比赛一等奖

2022年“外研社 •国才杯”笔译比赛一等奖

2023年获得全国外语教学大赛跨文化组省级三等奖

2023年获21世纪英语演讲大赛校级一等奖

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省优秀奖

2023年获得河南省校园歌手大赛省级二等奖

2024年获得河南省师范生技能大赛省级一等奖

2024年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城市一等奖

 

校园活动

2021.09-2025.09担任班级学习委员,负责收发作业、协调班级上下、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并负责调动班级参与学科类竞赛和专业性比赛。

2021.09-2024.01担任中原科技学院音乐社社长

负责制定社团内各项工作及相关活动的宣传策划工作、组织部门干事开展相关宣传工作,并负责社团工作的最终审核确定。

专访

1.连续四年专业第一、综合测评第一,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你觉得获得这些成绩的终极秘籍是什么?

自我专注力,用我的话来讲,也叫“定力”。

刚进大学时,我像许多人一样站在迷雾里徘徊。看着周围同学为了一些“看不见的规则”奔波,听着关于“捷径”与“人脉”的讨论,心里难免动摇:是不是也要学会“迎合”,才能更快抵达目标?那些日子里,我常在努力学习和跟风社交之间摇摆,既怕错过所谓的“机会”,又担心失去内心的方向。

真正的改变始于一次深夜反思。我意识到,成长不该是一场疲于应付外界期待的追逐,而应是一场忠于自我的修行。从那以后,我开始专注脚下的路。当我把精力从“别人在做什么”转向“自己能做好什么”,内心的迷茫竟渐渐被充实感取代。现在回想,四年成长的核心命题其实只有一个:把“向外看”的精力收回来,给“向内长”的自己腾地方。当你不再盯着别人的剧本调整人生,而是专注打磨属于自己的角色,那些曾让你困惑的“捷径”“规则”,都会在你日益清晰的成长轨迹前失去吸引力。

现在回头看,四年专业第一的成绩单上,藏着的不是“天赋”或“运气”,而是把“我应该学”变成“我想弄明白”的好奇心,是在杂音中捂住耳朵专注走路的定力,更是相信“时间会给真诚的人颁奖”的笃定。真正的成功从不是靠“争”来的,而是当你把自己活成一块磁石,用学识、能力、自我修养打磨出独特的磁场,你想要的答案,自然会被你吸引而来。这或许就是成长最动人的真相:你只管向阳而生,世界自会为你安排属于你的季节。

 

2. 很多人觉得大学就该“一心只读专业书”,但你却把大量时间投入自己的爱好中,甚至频繁参加文艺演出、组乐队、办音乐会。这种旁人眼中的“不务正业”,如何成为你专业学习的“加速器”?

我的秘诀是把生活过成“不设限的拼图”。学习不是唯一的底色,而是和兴趣、实践共同构成的完整画面。

有人觉得“一心只读圣贤书”才能拿第一,但我偏要在唱歌里找英语语感,在舞台上练表达底气,因为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把自己困在单一的“轨道”上,而是让热爱成为滋养生命的养分。

大一时,我也担心过天天跑来跑去唱歌会不会耽误学习。但当我试着把英语演讲的稿子编成顺口溜,用唱英文歌里强弱的节奏感读英语文章时,我突然发现两者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唱英文歌时,我会下意识注意连读和重音,这居然和英语听力里的“语音现象”不谋而合,这大大提升了我的口语水平;而准备专业课pre时,舞台上培养的“观众意识”又帮了大忙——我学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拆解复杂理论,就像在台上用歌声和舞台表现力抓住听众注意力一样,由此,我的台风和随机应变能力得到了锻炼。

关于“外界的声音”,我曾在大二时听到过质疑:“天天参加演出,一看就是不务正业”“拿奖的说不定有内幕”。但我很快明白,专注自己的节奏,是对杂音最有力的回应。当别人还在讨论“谁和老师关系更好”时,我在用歌声理解语言的温度,用舞台锻炼表达的张力,用不同的经历丰富我的精神世界。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经历,恰恰构成了我的‘立体竞争力’。”

所以我想和学弟学妹们说:别因为怕“浪费时间”就放弃生活里的热爱,也别听别人说“没用”就轻易否定。坚持做你喜欢的事,它可能暂时看不到好处,但日子久了就会发现,那些为热爱付出的时光,都在悄悄给你的人生“开挂”,让你活成更立体、更鲜活的自己。

 

3.在考研备赛期突遇日语203换大纲的突发状况,你是如何快速做出换校决策的?

考研本就是一场充满变数的“博弈”,想要赢得全局,光靠埋头苦学远远不够,更得做个“清醒的局中人”。其实从一开始择校,我就明白信息差就是竞争力。所以早就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搜集院校动态,关注了不少考研博主,还主动请教老师,提前给自己铺好了“退路”。

得知日语203可能换大纲时,我正好在一边准备河南省毕业生师范生技能大赛,一边备考。即便早有心理准备,眼泪还是不受控地掉。伤心了一周后,我才冷静下来。因为前期的信息积累,让我对各院校的考试趋势心里有底,所以我的目标仍然很清晰。我第一时间在小红书上筛选出近五年考纲稳定、不依赖日语203新政策的目标院校,结合专业适配度和报录比,圈定了几个备选方案。

紧接着,我反复推演不同选择会出现的结果:如果坚持原校,203过线几率非常小,大概率会滑线;如果换专业,当时已经进入10月份,且还要参加省赛,新书的背诵基本跟不上;而换校不换专业,既能沿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储备,又能避开未知风险,只有一点——竞争压力大。但最终,我选择重新择校,并敲定了新目标——这所学校不仅日语考试大纲多年未变,而且过往真题也和我的复习重点重合度相对较高。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考研就像一场迷雾中的行军,掌握信息才能看清方向,提前布局才能从容应变。与其在危机来临时手忙脚乱,不如从一开始就做个“信息猎手”,主动打破信息差,把命运的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

 

4.考研冲刺期撞上省级师范生技能大赛,如何在两个月内兼顾备赛与复习,还拿下省一等奖?

一个词:坚持。

那段日子是我考研路上最黑暗的“至暗时刻”——目标院校突然更换大纲,逼我重新择校;省级师范生技能大赛又横在眼前,备赛已投入大量精力,学校和老师也寄予厚望,我实在不愿半途而废。而考研倒计时的压力像块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每天都在“放弃比赛保考研”和“咬牙坚持两头顾”的拉扯中煎熬,孤独与迷茫几乎将我吞噬。

那时候,时间成了我最稀缺的资源,一分钟想掰成两半用。最记忆犹新的,是改PPT改到凌晨4点的那个夜晚。弘毅楼空荡的走廊里,只有我电脑屏幕泛着冷光,改完当天的课件之后,所有的委屈和疲惫突然爆发。我对着寂静的楼道哭出声,质问自己:“为什么要把自己逼到这个地步?”但哭完的那个清晨,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天光,我突然意识到: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份坚持都在为未来铺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最终拿下省一等奖的那天,我忽然想起那个崩溃痛哭的凌晨。现在回望,我终于能回答当年那个深夜的质问:所有的奔赴都有意义,因为人生最耀眼的光芒,往往就绽放在那些“快要撑不下去,却依然选择继续”的时刻。

 

5.最后,你想和学弟学妹们说些什么?

学弟学妹们,真心想和你们聊聊心里话。人生这场旅程没有固定剧本,别被外界定义的“优秀标准”束缚住手脚。总有人告诉你“好学生”该是什么样子,可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刻——你不必成为别人眼中的模板,而是要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成长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比盲目追赶更重要。别害怕试错,也别因暂时的迷茫焦虑,那些磕绊与思考,都是帮你找到热爱领域的指南针。当你找到愿意为之坚持的方向,哪怕这条路不被看好,只要心怀热爱、脚踏实地,时间自会给你答案。

成功的标尺不该掌握在别人手中。别总盯着他人的进度焦虑,和过去的自己比一比,今天比昨天多学了新知识,克服了小恐惧,甚至只是保持了积极的心态,这都是值得骄傲的进步。记住,你人生的精彩,不在于活成别人期待的模样,而在于忠于内心,在自己的赛道上绽放光芒。大胆去探索、去成长,属于你们的精彩,终会如期而至。